手机版英文版云上荆州魅力荆州今天是:
首页 > 专题专栏 > 创文化三市 造城市名片 > 精彩评论 > 正文
荆江评论:让荆风楚韵润心铸魂
信息来源: www.828365.com网 | 发布时间:2018-06-27 11:32

    拂历史尘埃,现诗词华彩。近日,荆州文化好戏连台:荆州市中小学首届诗词大会战火熊熊,荆楚文化旅游节开幕仪式声势浩大……创建文化三市和创建文明城市等活动如火如荼。正如荆州市委书记杨智所说,荆州大地处处承载着荆楚文化的厚重历史,孕育着文化发展的蓬勃生机。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而作为大国和强国之一的楚国在800多年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青铜铸造独步一时,丝织刺绣领袖群伦,漆器制造巧夺天工;哲学义理精深,散文汪洋恣肆,辞赋惊采绝艳,音乐美书舞蹈艺术瑰丽奇异,众多文化瑰宝构筑起楚地文明,代表着同期最高水平,享有东方雅典的美誉。

    荆州又是享誉全国的红色文化宝地。在漫长的革命岁月,荆州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抗倭寇斗顽敌,谱写了威武雄壮的历史篇章,留下500多处弥足珍贵的革命纪念地。弥寺秋收暴动遗址、中共江陵中心县委遗址、抗日凤台乡政府遗址、马山蔡桥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南松柏烈士纪念地、城区陶静轩烈士纪念馆、女英烈杨家英和杨宸英的出生地陶家巷、中共荆沙地区首个党支部成立地晴川书院(现沙市二中)、中共沙市地下党支部机关所在地梅台巷、沙市革命烈士纪念碑、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监利革命历史博物馆、松滋贺炳炎广场等等俯首即是,革命英雄人物更是不可胜数。

    近两年来,荆州抢抓历史发展机遇,肩负文化自信的担当,以志在必得的信念和勇气,开启高品位、高起点打造“文化三市”的品牌工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诗词、楹联、书法“六进”热潮风起云涌。中国诗词和中国书法县乡建设成为荆州新时代思想文化建设的伟大创举。

    荆楚文化源流嬗变,涓涓不息,楚国虽亡,文化不灭。如今溯其源,观其流,察其渊,探其源,我们歌唱荆风吟诵楚韵,不能仅仅停留在刷写标语、呼喊口号、动员表态、迎接检查、应付验收、诗词大会、经典诵读、诗歌楹联创作等形式化的层面,应重在让荆风楚韵为建设荆州现代文明和发展经济服务。要努力汲取荆楚文化和荆州红色文化的精髓,继承荆楚文化和荆州红色文化的优秀传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增强全市人民的思想和文化自信,在诗词歌赋“六进”的基础上,让荆风楚韵入心铸魂,为荆州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凝心聚力。

    荆楚文化博大精深,革命传统源远流长。继承弘扬荆楚文化和革命传统,不能“乱花渐欲迷人眼”,而应摄取精要,古为今用。一要继承先祖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进取精神、抚夷属夏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深固难徙情系故土的爱国精神、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二要学习荆楚老一辈革命家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发愤兴邦,勇于投身新时代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中,努力提升荆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加速实现弯道超越,追上和超越先进发达地区,重振大荆州鱼米之乡和原沙市江汉明珠的历史辉煌,书写“万里长江,美在荆江”的崭新华章。

    面对市场经济物欲泛滥,我们更要冷静地吸取楚国“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的惨痛教训,自觉摒弃“钟鸣鼎食”的享乐和奢华。秉持自强不息的传统精神,保持艰苦风斗的优良作风,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励精图治,把荆州当下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以努力建设新荆州的新成就祭奠楚人先祖英魂,告慰革命先烈的英灵。(特约评论员 李昌林)

 

 

0
网站地图|站内搜索|联系我们|站内声明
主办:荆州市政府办公室
承办:荆州市政府政务公开和电子信息办公室 荆州新闻网
网站新闻支持:荆州日报、荆州电视台、荆州人民广播电台
网站标识码:4210000002
地址:荆州市江津西路262号
电话:0716-8278407 0716-8461111
鄂ICP备05028271号
鄂公网安备 421002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