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英文版云上荆州魅力荆州今天是: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政府公报 > 正文
政府公报2015年第12期
信息来源: www.828365.com网 | 发布时间:2016-01-29 11:24

    杨 智 同 志

    在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

    工作会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市委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城市工作会议,是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改革创新进入攻坚期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新华书记就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作了说明,下午还将作总结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两点意见。

    一、关于今年的经济形势

    受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影响,2015年是爬坡过坎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高举壮腰工程大旗,积极适应新常态,牢牢把握主动权,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进中趋优”的态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0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0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5亿元、增长12.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3.8亿元、增长10.7%。

    一是产业发展总体平稳。集中精力抓工业,出台工业经济稳增长22条意见,全市工业企业企稳回升,元至11月份利润总额增长9.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1家、达到1141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油菜总产、水产品总量继续保持全国市州第一,生猪出栏、家禽出笼保持稳增势头。预计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500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3: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制定促进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荆州荣登2015旅游业最美中国目的地城市,电子商务以60%的增速井喷式发展。“新三板”挂牌公司新增3家、达到4家,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公司新增23家、达到31家,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大关。

    二是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华讯方舟、高田汽配、伟特电子、五方光电等一批新上项目相继投产。交通完成投资150亿元,蒙华铁路全线开工,荆州长江公铁两用桥合龙,石首长江大桥开工建设,潜石高速江陵段、东卷高速、武汉城市圈环线荆州段基本建成,荆州区位优势更加彰显。水利投资完成23.6亿元。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38个,其中总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4个,预计今年实际到位资金1323亿元、增长27.1%。

    三是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完成城市建设总投资33.3亿元,新建改造城市道路94公里,新建管网42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16公顷。大力推进“三禁两治”行动,空气质量明显好转,“荆州蓝”获得群众热评。着力打造“滨长江、环古城”风情带,玉桥公园一期正式开园,完成文湖公园道路刷黑、中山公园增绿工程。大力推进城市创建,荆州市获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松滋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公安县创成国家园林县城。积极创建森林城市,全面开展“绿满荆州”行动,完成植树造林5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4%。

    四是改革活力日趋提升。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中介服务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初审。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PPP模式入库项目22项,社会资本注资306.6亿元。农村承包土地确权工作顺利实施,市、县两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基本建立。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研究出台。在全省率先实施不动产权登记制度改革,率先实施企业注册登记“三证合一”,新增市场主体数量、注册商标总量居全省前列,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件。

    五是民生事业全面推进。预计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和10%,增幅跑赢GDP。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市就业人数、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扎实开展“三万”活动,顺利实现村村通客车目标;“双万”活动全面铺开。积极参与“东方之星”号游轮翻沉事件救援及善后处置工作,我市各级干部“主动担当、忘我为人”的精神和监利人民在灾难面前展现的“小城大爱”,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受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影响,经济发展增速放缓;部分县市区工业增长乏力,产业层次不高;受市场低迷、价格下滑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经营困难增多;行政审批等改革进展不快,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发挥的机制和制度成本仍然较高;面对新常态,少数政府工作人员不愿作为、不敢作为、不会作为的问题不容忽视。对此,我们要冷静分析、沉着应对、主动作为,积极化解外部冲击和结构性矛盾所带来的压力,努力推进荆州在区域竞相发展、产业重新调整、格局次序洗牌过程中,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促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扎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壮腰工程“五年大跨越”的关键之年。荆州发展仍处在应有作为、大有作为的上升阶段:一是我们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为适应经济新常态,中央着力实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措施,为荆州企业轻装上阵、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中央将城市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荆州处于“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大战略区位中,有利于我们整合资源,扩大发展半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有利于荆州发挥农业资源大市的优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荆州振兴,仅省五大投融资平台在我市投资就达到1100亿元。二是我们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通过实施壮腰工程,全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收获“五个千亿”,多项经济指标实现翻番,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交通短板得到弥补,大城市建设格局初步形成,为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我们拥有良好的发展氛围。经过“四个一线”战场的锻炼,全市造就了一支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队伍。不管是从外部条件看,还是从内部基础看,加快荆州振兴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我们一定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赶本赶超,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结合我市实际,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外贸出口增长1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2016年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抓住稳增长和调结构两条主线,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稳增长,核心是稳实体经济。强调“市场决定取舍”,也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当前关键是要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渡过难关。要加强运行调度,抓好统计和分析工作,跟踪监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生产要素,及时掌握经济运行中的突发事件、重大变化,引导企业合理组织生产。要加强政策扶持,落实好系列减费、降税、松绑的“组合拳”政策,尤其对市政府出台的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22条意见,各地各相关部门要不打折扣,切实配套到位、落实到位。要加强协调服务,继续实施重点项目“秘书制”服务和工业项目全程代办服务。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双万”活动,抓好企业调查摸底,“一企一策、一事一策”地解决问题。电力、交通、国土等部门要立足本部门职责,积极提供电力、物流、土地等要素支持,全力缓解瓶颈制约。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坚持一月一调度,对接好“早春行”等系列活动,提高金融机构对规模企业的授信面和放贷履约率;充分发挥担保平台、“助保贷”、续贷周转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金作用,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续贷融资需求。金融机构要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不断创新信贷方式,与政府、企业一道,把全市经济升温、烘热、做活。

    调结构,重点是在扩大总量的基础上提升质量。当前,荆州最大的实际就是经济底盘不大、结构不优。要以总量的扩大夯实发展基础。壮腰核心是壮工业,明年要着重抓好支柱产业倍增工程、骨干企业壮大工程,重点推进福娃集团“211工程”(产值过200亿、1家上市公司、税收过1亿)、中兴能源“222工程”(产值过200亿、2家上市公司、税收过2亿)、白云边集团“2211工程”(投资20亿元、新增2万吨产能、销售收入100亿元、入库税金10亿元),全力扶持楚源、沙隆达、凯乐、美的、四机厂、恒隆、钢管厂、拍马等企业冲刺百亿元产值目标。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支持成长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小进规”,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0家。要以存量的优化对冲经济放缓。在“集群发展”上下功夫,认真研究和制定产业规划,紧紧围绕全省重点扶持的11大产业集群,通过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逐步形成以骨干为龙头,衔接上下游企业及产品的产业链条,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在“兼并重组”上做文章,充分利用国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大好时机,积极研究制定荆州在信贷投放、项目审批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靠大引强、兼并重组和资产联合,尽量多重组、少破产。在“推进上市”上求突破,加强上市后备企业建设,不断挖掘后备资源,对上市后备企业库进行动态化管理;加强与省上市培训中心、高校、证券交易所、券商等投资机构合作,力争明年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四板”挂牌企业50家。在这方面,不要只盯主板,三、四板要能上则上,多多益善,千方百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以质量的提升形成竞争优势。坚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推进“互联网+”在农业现代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各个领域的落地生根,下大力气改造提升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化工业、轻工与建材产业等传统产业,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实现以优质产品、名牌建设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

    第二,要坚持有效投资和有效供给协同发力,充分释放经济增长动能。落实国家供需两端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找准即期发展需要的着力点和未来发展的潜力点,以有效投资创造有效供给,以有效供给促进新的投资。

    扩大有效投资。要继续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核心抓手,力争明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0亿元。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荆州要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形成先发优势,必须以投资布局产业,尤其是要加大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的投入。在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方面,重点抓好湖北金科环保“城市矿山”、荆州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工程、湖北天银循环危险废物、电子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项目建设。在新能源产业方面,以荆州开发区、江陵县、石首市、洪湖市和松滋市为重点,大力发展热电联产、核电、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煤矸石发电和生物能源产业。充分利用我市纳入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的优势,以四机厂和四机赛瓦公司为龙头,大力加强海洋工程产业项目建设。在新材料产业方面,以荆州开发区、石首市、公安县为重点,大力发展光纤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纳米新材料等产业。省政府发起设立了2000亿规模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主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各地各相关部门一定要抢前争先,积极谋划产业对接、政策对接,争取赢得更多份额。以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就是扩内需、稳增长。要完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着力于解决节点、路网问题,努力做到铁公水机无缝链接、互联互通,力争明年完成交通投资139亿元。确保监利至江陵高速公路、洪监高速公路、江北高速、荆松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沙公高速公路、石首长江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建设,做好蒙华铁路、江汉平原货运铁路项目服务对接工作,争取荆州机场动工建设。要完善水利设施网,完成荆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全力抓好洪湖分蓄洪区东分块工程的推进工作和四湖流域综合治理、四湖流域中区增容工程、湖泊治理与保护等项目前期工作。要推进“宽带荆州”建设,促进“三网”融合,加快大数据、云平台建立速度,打造智慧荆州。

    增强有效供给。抓住国家实施供给侧改革的机遇,全力推动我市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结构优化,确保明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过千亿元。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推进转型、引领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做好“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文章,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养生旅游等多种旅游业态,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突出抓好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关公文化园、荆州古城5A景区、楚王车马阵景区、华夏历史文化传承主题公园和县市旅游板块建设,抓紧建成游客集散中心、荆州特色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基地。要着力培育城市经济新业态。全省经济工作会明确提出,支持荆州建设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我们要抢抓机遇,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基地,构建网络化的区域市场体系,明年要重点推进湖北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一期、荆州港斗湖堤港区公安朱家湾码头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绿地之窗二期、卓尔荆州国际城二期、义乌小商品城二期、万达广场周边综合体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要抓紧启动实施“健康早餐工程”,培育一批连锁早餐龙头企业,建设150家左右标准化早餐示范店,引导早餐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和特色化经营。要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强化电商地方品牌和电商市场主体培育,重点抓好“淘宝荆州馆”“中国绿谷网”等电商平台建设。推进电商进农村,力争明年阿里巴巴“村淘”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全市电子商务市场主体超过1万家,网络零售额超过130亿元、增长50%。

    第三,要坚持城市和“三农”工作统筹推进,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以城市工作为统领,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平台。按照 “十三五”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5%、转户124.5万人的要求,围绕中心城区达到20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规模和各县市多点支撑的目标,全面抓好城市工作,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努力将荆州打造成为江汉平原现代化中心城市和长江中游重要的中心城市。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紧凑集约、高效绿色”的理念,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坚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规划,推进“多规合一”。荆北、沙北、商务片区和华中农高区、纪南文旅区要进一步明确功能分区,各县市要坚持“全市一盘棋”,进一步抓好城市建设规划。要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加强城建项目库建设,推进规划项目化、项目投资化,为争取国家和民间投资打好提前量。明年,要确保完成中心城区总投资273亿元的256个城建项目。要加强重要单体项目如城市出入口、城市公园、码头等重要节点的城市建设,建筑要更多体现“高台基、深出檐、美山墙、精装饰、巧构造、红黑黄”等荆楚建筑美学特色,重点抓好荆州中学、沙市中学、新图书馆、新档案馆、新规划馆、植物园、玉桥公园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北快速路、景明观路、护城河南路等城市道路建设,以及荆沙大道雨水泵站、华中农高区污水管网、江津路雨水管道等地下管网建设。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棚户区、危房改造和老旧城区、城中村改造,特别是要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加快城市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机遇,开展全面调查,编制改造计划,确保有序推进,争取明年完成2.9万户,货币化安置达到50%以上。要着力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全面服务常住人口转变,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县级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积极放开市区落户条件,依法维护进城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调动广大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的积极性。要主动化解房地产库存,对土地实行总量控制、有序出让。进一步发挥公积金对住房消费的支持,以满足群众的购房需求。

    以“五城同创”为抓手,加快提升城市品位。国家级城市的创建标准是科学的、统一的、成熟的,每达标一个城市就能提档一级。明年要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等申报创建工作,促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市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城市靠创建,创建靠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进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不断创新城市治理方式,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加大职能整合力度,加快“大城管”体制建设,推进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智慧化迈进,力争早日将荆州打造成为“洁、绿、亮、美、齐、畅”的和谐宜居城市。

    以“强富美”为目标,全力做好“三农”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着力抓好工业农业。大力培育产业龙头,推进粮油、畜牧、水产和林木森工等全产业链建设;继续实施精品农产品品牌提升计划,做大“荆州味道”公共品牌;做实农产品加工业园区,推动公安县、荆州区(华中农高区)争创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力争产值过百亿的园区达到10个以上;加快推进国家级荆州淡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搭建大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国家级平台和农产品物流中心。着力抓好科技农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土地流转步伐;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抓好水产、畜禽、油菜等特色产业发展,提升高标准原料基地建设水平。着力抓好绿色农业。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深入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加强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努力争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市);加大农村垃圾清运、污水处理、配套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乡镇生活垃圾规范化治理工作,逐步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

    第四,要坚持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并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深化改革增动力。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改革的差别化探索,营造全面出击、多点开花的改革局面,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机制性、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财政性存款与各金融机构贡献度挂钩的考评体系,力争明年新增贷款150亿元;落实民间投融资激励政策,强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引导更多资金进入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双创”等领域;启动市域金融工程,全面推进县域金融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市本级投融资平台与省五大投融资平台的合作力度,设立长江产业引导基金荆州子基金。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完善、公布权力、责任、中介服务“三张清单”的同时,建立全市统一、规范、高效的联审平台,加快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建设,最大限度优化办事流程,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窗口办完事”目标。全面清理中介机构,在脱钩改制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打破规划、测绘、评估等行业对城市资源的垄断。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国企改革、财政预算改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公车改革、价格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教育改革等各项改革,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遵循时间节点、力度步骤同步推进。

    扩大开放增活力。充分发挥荆州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面向全球开放,努力开创发展新局面。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积极支持荆州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实施市场主体、招商引资“优质增量工程”,紧盯世界、全国500强龙头企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更多体量大、带动性强、技术水平高、发展后劲足的大项目落户荆州。要加强对招商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积极开展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商会招商、回归招商,探索开展“大数据招商”,提高招商实效。要实行“闭环管理”,强化招商项目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确保项目快落地、快投产、快受益。要更加注重招商引智,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大力引进战略性投资者、职业经理人、高新科技人才和海外研发团队。利用好世行贷款,加强世行贷款项目储备。充分发挥大通关一体化作用,积极争取保税物流区建设,加大口岸和海关建设力度,争取并实施外贸出口的系列政策,加快出口企业转型步伐。

    第五,要坚持创业致富和保障民生同步推进,促进全民共享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共享”作为未来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我们要着力构建普惠、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参与经济建设,共享发展成果。

    增强创业创新能力。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给予创业者场地、网络、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倾斜支持,确保全年扶持创业5000人以上。要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定向培训、岗前培训、招聘服务等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力争全年新增就业7万人。加强用工企业和就业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协调协商,稳定劳动供给。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我们要抓好政策宣传和落实,继续采取降低社会保障费用、发放稳岗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大胆用工、稳定就业岗位。

    大力发展民生事业。着力推进文卫教体等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强度,同时鼓励、撬动社会资本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快速提升荆州社会事业的水平和档次。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保险水平的动态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覆盖面,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社会救助水平。坚持把“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扎实做好进村入户调查,选准扶贫对象,找准贫困原因,定准贫困类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实现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动态管理和帮扶全覆盖。

    当前,正值年末岁尾,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送温暖、解难题,做好走访慰问工作。要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组织好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保证居民用水、用电、用气方便。要切实解决拖欠职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元旦和春节期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中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荆州籍在外成功人士联络、慰问活动,动员他们为家乡引资、在家乡投资。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防止出现突发性、群体性、系统性不稳定因素和极端恶性事件。要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尤其是交通行业和危化品园区码头的整治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要不断完善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防范实时监控体系,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黄赌毒”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同志们,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任务艰巨,使命重大。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克难攻坚、主动作为,确保完成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打下坚实基础!

 

    www.828365.com

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荆政发〔2015〕2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抓好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使更多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2015-2020年,力争市城区完成棚户区改造80000户以上,城区基本消灭城中村,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大、结构简陋、功能不完善、建筑密度大的危旧房和旧住宅区得到全面综合改造。其中,2015年完成棚户区改造10000户;2016年完成棚户区改造29000户,实现货币化安置50%以上;2017年完成棚户区改造26500户,实现货币化安置70%以上。2015-2017年3年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补贴6.3亿元。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目标任务。

    二、基本原则

    (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力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棚户区改造范围和补助额度。严格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按轻重缓急编制改造规划,合理制定改造项目年度计划,采取改(扩)建、综合整治、拆除新建等方式,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

    (二)加大投入,责任共担。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棚户区改造。棚户区居民合理负担住房条件改善成本。

    (三)片区改造,节约土地。棚户区改造必须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中村”改造、老旧社区改造、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相结合。严禁在城市规划区内搞“见缝插针”式的零星棚户区改造开发,确需改造的单栋危旧房原则上全部实行货币化安置,加强土地集中整理,增加土地储备量。

    (四)统筹兼顾,完善配套。棚户区改造要体现功能与生态环境要求,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综合开发。组织好与棚户区改造项目直接相关的道路、综合管网、水、电、气、通讯等市政公用设施和非经营性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绿化、消防、停车场、社区、无障碍设施及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三、改造方式

    (一)改建结合。对建设年代在20年以内、基础设施不完善、危房级别普遍在C级、经维修可以继续使用的老旧小区,采取综合整治的方式进行改造;对城区具有一定保留价值、典型历史文化特征的老旧建筑及历史街区、特色街区,采取“改建结合”的方式,完善使用功能,将其作为历史文化建筑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

    (二)拆除重建。对房屋破旧、功能不全、公用设施老化、安全隐患突出、无保留价值的建筑及片区,按照开发时序,实行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逐步拆除,既可原地还迁,也可异地还迁。

    (三)拆除不建。对拆除后不具备再开发条件的建筑及片区,采取“只拆不建”的方式进行改造,原则上拆除后只建设街头绿地或停车场等公益设施。

    四、资金筹措

    (一)全面推进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各县(市、区)政府要统筹考虑财政承受能力,结合项目情况,建立财政分担机制,将购买棚改服务资金逐年列入财政预算管理,公开择优选择棚改实施主体,并与实施主体签订购买棚改服务协议。

    (二)积极争取信贷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对棚户区改造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棚户区改造贷款还款保障机制,吸引信贷资金。根据规划和改造时序,加快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并及时上报省住建厅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备案,为改造项目争取金融支持创造条件。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各县(市、区)政府应切实加大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投入,积极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以及与棚户区改造项目相关投资产生税收地方留存部分等方面,安排资金用于棚户区改造支出。对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已授信、落实资金的棚改项目,要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高政策性融资使用效率。

    五、政策支持

    (一)确保土地有效供应。按照年度棚户区改造任务,将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用地计划单列,优先供应。

    (二)减免政府性基金和服务性收费。依照国家和省相关规定,免征棚户区改造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按市政府相关规定执行。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单位要对棚户区改造给予支持,新建安置小区有线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通讯、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由各相关单位出资配套建设,适当减免征收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

    (三)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所涉及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契税、个人所得税等,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棚户区改造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101号)规定执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不实行预征,待项目建成后再进行清算汇缴。鼓励企业出资参与棚户区改造,对企业用于符合规定条件的支出,依法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四)提高审批效率。建立行政审批快速通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对符合相关规定的项目,限期完成立项、规划许可、土地使用、施工许可等审批手续。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城镇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和指导棚户区改造工作。各县(市、区)也应成立相应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

    (二)明确工作责任。各县(市、区)政府是棚户区改造的责任主体,负责本辖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前期摸底和调查等基础性工作,组织与实施棚改项目的房屋征收和补偿工作。市住建委、市房产局为牵头单位,负责编制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公建设施和园林绿化项目建设计划,制定政策、下达任务、督办考核等统筹协调工作,指导督办县(市、区)棚改工作,规范征收补偿政策,并配合财政部门向上争取资金,协助投资主体融资;市发改委负责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立项批复,中央预算内基础设施配套补助资金的争取工作;市财政局负责配合相关部门编制棚户区改造资金计划,落实相关鼓励政策和资金补助,分析测算政府购买棚改服务能力;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落实棚户区改造的土地政策,并负责向上争取土地指标、编制土地供应计划等工作;市规划局负责棚户区改造中的规划红线范围确定及安置房建设的规划指标控制等工作;市审计局负责相关资金的审批;市城投公司是棚户区改造的融资责任单位,负责会同当地政府制定项目融资方案、资金平衡方案和土地收储方案,并协调其他投融资主体做好融资等工作。市直其他相关部门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作、积极配合,共同推动棚户区改造工作。

    (三)注重政策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棚户区改造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政策措施,及时反映工作进展情况,争取棚户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为棚户区改造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强化监督检查。把棚户区改造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建立有效的督查制度,全面落实工作任务和各项政策措施。还迁安置房建设必须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技术标准规范,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有关住房质量、建筑节能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严禁企事业单位借棚户区改造政策建设福利性住房。对政策措施不到位、工作不落实、建设进度缓慢的、相互配合不积极的单位,市政府将对相关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严肃问责,限期进行整改。对在棚户区改造及安置房建设、分配和管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015年11月16日

    www.828365.com办公室关于

印发加快推进智慧荆州建设行动方案

(2015-2017年)的通知(荆政办发〔2015〕3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加快推进智慧荆州建设行动方案(2015-201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5年11月12日

    加快推进智慧荆州建设行动方案

    (2015-2017年)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湖北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15〕52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智慧湖北建设行动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鄂政办发〔2015〕55号)精神,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智慧荆州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行动方案:

    一、信息基础设施提升行动

    (一)行动目标。2017年,固定宽带用户达到163万户,农村自然村实现光缆通达100%。宽带市际出口达到2000G,城市和农村家庭分别具备100M、20M接入能力。4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新建铁塔基站1631座,3G、4G用户总数达到548万户。市城区实现全光网覆盖,县城以上城区主要公共区域实现WiFi全覆盖,市城区重点公共区域实现免费WiFi覆盖,信息基础设施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二)行动计划。

    1.构建宽带荆州。全面保障宽带网络建设,在城乡统一规划和土地利用等综合性和专项规划中,同步规划铁塔、基站、光缆、管道等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内容。加快宽带网络优化升级,积极发挥荆州市国家级互联网省内第二直联点的优势,力争到2016年底,完成省级骨干网扩容。加大力度做好公众移动通信信号对高速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覆盖。推动市城区率先实现全光网覆盖。根据光纤入户国家标准,对规划有通信基站的住宅小区、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和公用设施,由设计、建设等单位按照公众通信基站建设设计标准和规范,预留基站和室内分布系统所需的机房、电源、管道及天面空间,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所需投资纳入相应建设项目概算。市经信委要会同市住建委制定落实两项强标的管理办法,督办落实新建小区光纤入户100%达到优良标准。同时,加大老旧居住小区及住宅光纤入户改造,提高光纤入户率。2016年、2017年市城区各新增光纤入户30万户。推动光缆、管道、基站通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大通信管道建设投入,做到新区建设与通信管道建设同步实施。通信管道建设要按照城市基础设施标准收费。相关部门在审批过程中要提高效率、缩短周期,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标准予以减免。加强通信基础设施保护工作,打击盗窃和阻碍通信设施建设行为。(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委、市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城投公司、中国电信荆州分公司、中国移动荆州分公司、中国联通荆州市分公司、中国铁塔荆州市分公司等)

    2.推进三网融合。统筹推进三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广电网络双向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光进铜退改造。以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促进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落实国家教育部“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按教育部宽带网络接入标准提供保障,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解决电信IPTV用户无法收看本地新闻视讯节目和电信运营商的出口对广电开放的问题。充分利用广电网和电信宽带网的承载能力,推进农村宽带用户的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幸福新农村IPTV”的普及,力争到2016年底,实现8万户的发展目标。(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文新广局、中国电信荆州分公司、中国移动荆州分公司、中国联通荆州市分公司等)

    3.发展移动互联网。加快4G网络升级,提升铁塔等配套基础设施资源共建共享能力。把基站建设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在电力引入、基站选址、征地、开放政府楼顶等方面给予支持。增加人口密集地区铁塔基站数量,到2017年,新建基站1631个,共享1332个,实现4G网络在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提高频率资源使用效率。加快公共WiFi等无线局域网建设,城市热点区域内全覆盖,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在机场车站、商圈、旅游景点、图书馆、医院、学校、公园、广场、政务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为市民提供免费公共WiFi接入服务,提升城市品位形象。电信运营商对免费WiFi项目要给予积极支持,提供优质优价接入服务。积极发展城市公交系统移动WiFi接入服务。到2017年,全市新建WiFi热点2655个。(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规划局、市文新广局、市文物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中国电信荆州分公司、中国移动荆州分公司、中国联通荆州市分公司、中国铁塔荆州市分公司等)

    二、产业转型升级行动

    (一)行动目标。信息技术向工业领域全面渗透,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整体提升,省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达到100家,国家贯标企业达到6家。智能制造、制造业服务模式在重点企业中得到全面推广,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达到10家,重点行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0%。智慧农业有效开展,服务产业逐步完善。

    (二)行动计划。

    1.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以重点骨干企业为依托,推进互联网和工业融合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按需制造、柔性制造、数据制造、绿色制造等新型生产模式。以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车桥有限公司为代表培育发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鼓励信息服务企业与工业企业合作,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石化、冶金、纺织、食品等流程制造行业的融合创新,建设智能检测监管体系;推进机械、汽车、电子等离散制造领域的装备智能化升级,提高精准制造和敏捷制造能力。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和省市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作相结合,建设一批不同行业的示范企业,以点带面推动我市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整体提升。(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国资委等)

    2.发展智能制造。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市在石油采钻设备、石化装备、通用机电设备、数控机床、节能水工环保设备、汽车零部件装备、智能电子设备等领域的比较优势,着力打造以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湖北车桥有限公司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以四机赛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湖北江汉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石油装备产业集群,以湖北长江石化设备有限公司、湖北昌发容器制造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荆州开发区白色家电等四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技术产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信息化、集聚化方向发展。(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国资委等)

    3.发展智慧农业。依托荆州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源和优良的基础条件,通过对主要农作物、特色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品等规模化生产领域的物联网系统布设及电子商务营销渠道的建设,形成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及营销的完整链条。积极推动华中农高区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立足湖北,面向华中地区,服务全国,解决我国特别是华中地区农业或涉农领域数据的采集、存储与应用等一系列问题。依托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打造以新型现代农业为核心的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培育新型农业创业创新生态链。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以中国绿谷网为重点,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等)

    4.促进服务业升级。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创意设计、商务服务、检验检测等知识型、技术型服务业升级发展。建设生产性创新服务平台,面向初创企业及创意群体提供设计、测试、生产、融资、运营等服务。完善面向传统企业的电商软件开发、网店建设、拍照美化、仓储管理、营销推广和代运营等电商配套服务,提高面向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水平。鼓励互联网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发展企业征信、供应链、金融、产业运行监测等信息服务。加快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业协同发展。建设多种运输方式联动、物流园区和中转站仓储等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与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电子商务发展相匹配的市、县、乡、村四级物流快递服务网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经信委、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市政府金融办等)

    三、社会管理创新行动

    (一)行动目标。建立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全市电子政务平台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基本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全覆盖、网上办理流程全覆盖。移动政务得到广泛应用,信息便民惠民利民水平大幅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社会管理的智慧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行动计划。

    1.开放共享信息资源。依托现有市级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资源,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的扩充实施。建设荆州云计算中心及基础数据库共享平台(“荆楚云”),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全市政务信息项目配置平台硬件资源,满足全市对存储、计算、网络的安全云计算资源需求,实现城市数据共建共享。政府各部门现有数据分阶段迁移至“荆楚云”平台。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服务、资源汇聚、协同共享”的原则,建设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推动公共服务企事业单位开放公共信息资源,引导社会化开发利用,深度挖掘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建立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保障机制,制定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编制开放目录指南,明确开放等级权限、共享范围等。(责任单位:市政务电子办、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国资委、市卫计委、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市规划局等)

    2.提升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打造网络化、智能化“网上政府”,不断提升政务效能。推进城市公共平台项目建设,及时与省“一库四平台”(即权力库、权力运行平台、法制监督平台、电子监察平台、政务服务平台)进行有效对接,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完善网上并联审批平台,实行全流程、“一站式”网上办事,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建设市级应急平台体系,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水平。建设全市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县级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行移动政务,提供手机门户网站、政务APP、微信、微博等多种服务渠道,满足政务服务和政民互动等不同应用接入需求。(责任单位:市政务电子办、市编办、市发改委、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应急办等)

    3.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加快完善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以“荆州公安云”平台建设为支撑,构建以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环城治安封堵查控圈为主要内容的“六网一圈”防控体系,提高治安防控能力,提升市民安全感。不断创新“互联网+”社会管理的新模式,推进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项目深度实施。利用信息化建模手段升级改造,扩充现有平台的服务覆盖区域和服务内容,一方面服务下沉,将网格化触角延伸至农村,建设农村网格;一方面整合智慧荆州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领域城市运行相关信息资源,建设运行指标实时监控、综合领域决策支撑、应急指挥调度、运行分析评估管理等系统,以数据大集中推动城市管理行为向跨条线、跨部门协同模式转变,打造平安荆州、法治荆州。(责任单位: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政务电子办等)

    4.促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构建全市食品药品电子监管体系。整合食品、药品等相关部门信息资源系统,建设食品药品监管与服务云平台,实现省、市、县多级监管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健全食品安全电子监管体系,推进重点食品电子追溯系统建设,推动RFID、二维码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全程监测、预报预警、执法检查、事故报告处理等业务的协同。实施药品监管信息系统工程,完善覆盖全品种、全过程、可追溯的药品电子监管体系,逐步实现药品电子监管与药品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信息共享,实现药品研制、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远程监管。建设食品药品安全预警应急平台,加强对食品药品的经营管理、产品抽检、食品安全事故、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在线监管,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市食药监管局、市卫计委、市工商局、市综治办等)

    5.发展智慧生态水系保护和监控。推进智慧生态水系项目建设。依托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测太湖港水库、长湖进水口区域和荆州护城河、荆沙河、荆襄内河、西干渠、豉湖渠、太湖港渠、荆襄外河等内河水系河流水环境,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污染源。实时监测长江取水口、污水处理厂和重点污染企业,实现水质、水文评估、预报信息的全面展示和在线决策支持等功能。逐步建立江河防洪排涝系统,保证城市防洪排涝安全,城市行洪河道安全,排水河道畅通;城市生活污水、农村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环境保护水平显著提高;展示水乡园林城市特色,弘扬荆州水文化,通过水系建设促进旅游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联动增长。(责任单位:市住建委、市政务电子办、市环保局、市水利局等)

    6.加强安全生产智能监管。建立具有通信网络与传感定位设备的安全应急在线智能系统,建立“互联网+安全生产”、“生产企业+互联网”的安全生产在线智能预报预警。建设全市安全生产监管云服务网络平台,联通市、县、乡各级承担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的部门(单位),推动监管资源向云平台集中,提高部门间业务协同水平。推进智慧工地综合管理项目建设,加强工地监管,提高管理效率,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推进电梯、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在线监控管理,实行预报预警管理制度,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推进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的过程监管。加快部署安全生产互联网建设,广泛利用传感器、视频监控、GIS、RFID、北斗定位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重点行业和企业远程在线监测体系。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数字化”信息系统,强化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普及重点危险品运输车辆统一定位跟踪监管系统。完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统一使用,促进市、县两级重点企业应急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强安全生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预报预警、应急预案、指挥、灾害评估等系统建设,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市安监局、市住建委、市质监局等)

    四、信息惠民服务保障行动

    (一)行动目标。民生服务智慧化水平显著提高,打造集家居安防、远程医疗、智慧养老为一体的智慧社区,在市城区建成10个智慧社区。智慧健康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智慧教育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智慧交通高效运行,智慧旅游快速发展。

    (二)行动计划。

    1.建设推广智慧社区。推进智慧社区项目实施。以社区基础单位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托现有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完善社区信息基础设施,整合共享社区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建设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应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加强社区信息化管理,深入推进社区信息惠民服务应用,实现“全覆盖、无缝隙、制度化、精细化、常态式”的社区管理服务,丰富和改善社区居民生活服务。(责任单位:市政务电子办、市综治办、市住建委、市民政局等)

    2.提升智慧健康和智慧社保服务。推进智慧健康项目实施,完善智慧社保服务体系。建设市、县两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有效整合和共享全市全员人口数据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和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形成覆盖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高效统一的人口健康信息专网,逐步建立信息标准和信息安全两个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社保卡和居民健康卡的普及应用,积极探索“二卡合一”。依托居民健康卡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计划生育管理等卫生计生服务,实现居民身份识别、基本健康信息存储、跨区域、跨机构就医“一卡通”目标,切实方便群众看病就医。(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人社局、市政务电子办等)

    3.普及智慧教育。推进智慧教育云平台项目实施。整合全市教学资源,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及应用为核心,构建智慧教育云平台。建立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市、县两级联动,整体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机制,遵循“政府规划引导、高校技术支撑、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策略,构建实用高效的教育网络管理系统,汇聚独具特色的地方数字教育资源,打造深度融合的师生网络学习空间。(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政务电子办等)

    4.开展智慧交通综合服务。推进城市公安交通指挥项目实施。依托物联网、信息化手段,提供指挥中心、集成指挥、交通流信息采集、交通事件检测、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车辆定位、单警定位、交通设施管理、交通组织、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交通信息发布、机动车缉查布控等系统,实现道路流量采集、交通诱导及信息发布、交通综合指挥调度,整体提升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程度,提升城市公安交通指挥能力,进一步增强政府对城市交通综合把控和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政务电子办等)

    5.创新智慧旅游。推进智慧旅游项目实施。通过实施智慧旅游工程,改善整体旅游环境,更好地保障旅游安全和旅游品质,提升游客全程旅游体验,提高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旅游公共服务行业管理效能。建设荆州智慧旅游市级综合平台,以现有成果为基础,实现与省级旅游平台及其他平台数据共享。推动旅游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基于新技术的旅游产业创新和基于新媒体的旅游营销创新,将荆州旅游业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责任单位:市文物旅游局、市政务电子办等)

    6.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在市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下,推进国家智慧城市项目实施。加快政务信息共享建设,以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及城市公共数据库建设为基础,重点建设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城市智能门户、智慧工地、智慧社区、智慧文博、智慧旅游、智慧生态水系、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示范等项目。依托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的全面升级,推动城市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促进智慧城市应用系统的智能决策和联动机制初步显现及城市价值的深度开发利用。重点抓好十三个重点项目的实施管理,确保分阶段通过住建部组织的验收。(责任单位:市政务电子办、市住建委、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工商局、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安监局、市文新广局、市文物旅游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卫计委、市城投公司等)

    五、互联网经济培育行动

    (一)行动目标。以实施“壮腰工程”发展战略为契机,加快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建立“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新业态与新模式,健全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创新驱动、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到2017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力争达到26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9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达到300亿元。

    (二)行动计划。

    1.培育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以推进农业物联网大数据项目为契机,加快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积极争取国家级农业大数据云落户荆州。重点发展农业互联网及农业大数据产业,汇集湖北及全国范围内与农业有关的大数据信息,形成荆州大数据区域性特色平台。以九次方大数据公司为技术支撑,组建有地方国资背景的荆州大数据公司,有效推进政府各职能部门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积极发展呼叫中心、数据加工清洗、众包式社会化数据分析等新业态。推进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加速发展大数据应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产品。(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华中农高区管委会、市国资委等)

    2.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积极推动集成电路发展,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支持华讯方舟“毫米波系统集成芯片”3D封装测试厂落户荆州,增强产业发展后劲。重点推进智能终端产品发展。以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湖北伟特电子有限公司、湖北同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飞鸿光电(荆州)有限公司、湖北益强医疗仪器有限公司、湖北长江液晶(集团)有限公司、荆州五方光电有限公司、湖北沙鸥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核心,重点支持卫星通信系统、智能手机、高清机顶盒、平板电脑、印制电路板制造、高分辨率显示屏、光纤收发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等一批智能终端产品建设。加快光通讯产品发展。以湖北凯乐光电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基础,形成年产各类光纤1000万芯公里、各类数据电缆50万箱、射频同轴电缆5万公里的产能,提升我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能力。加快发展石油领域应用软件,以湖北荆鹏软件集团有限公司、荆州市华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荆州市明德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核心,发挥我市在石油勘探、钻、采、集束控制等软件技术优势,将荆州打造成为中部地区石油专业软件研发产业基地。深入开展与九次方大数据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大型软件企业全方位技术合作,积极开展承接软件外包业务,快速壮大软件产业规模。充分利用我国发展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有利时机,依托华讯方舟卫星通讯技术、广东通宇通信天线及射频产品的研发和湖北天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在北斗卫星产品应用中的优势,加快全市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发展。(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等)

    3.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实施“电子商务+”计划,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推动家用电器、电子信息、服装及食品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应用电子商务,推进具有外贸业务的传统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重点支持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搭载国内大型电商平台、第三方代运营或自建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引导传统商贸流通业广泛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子商务。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编织农村电子商务网络。整合全市针纺、食品、酒类、生鲜、旅游等地方资源,打造“一镇一品”、“一县多品”电子商务发展新格局,形成彰显地方特色的电商品牌,把我市建成“长江中游电子商务发展中心城市”。(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农业局等)

    4.积极推进“互联网+”创业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创业平台,投资并购小微企业。积极支持“互联网+精益管理”项目实施,切实为中小企业开展精益管理、提高盈利能力、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加强电子商务创业平台建设,鼓励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渠道下沉。鼓励龙头企业结合乡村、高校学生特点建立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商品集散平台和物流中心,推动农村、高校学生依托互联网创业。支持软通动力以建设众创空间为载体,打造以新型现代农业为核心的全要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以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城市大数据服务平台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与智慧城市支撑平台,建立“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新业态与新模式。打通荆州新型农业的“政-产-学-研-金”完整链条,培育新型农业创业创新生态链。(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人社局、市经信委、华中农高区管委会等)

    5.健全信息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市级政务网站及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健全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安全应急演练,保证重要信息系统的数据传输链路安全。加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CDN网络、公共上网场所和WiFi热点等领域的全面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完善落实等级保护、安全评测、风险评估等日常安全管理机制,建立信息化建设项目安全验收工作机制,实现身份信任、病毒防治、容灾备份、应急响应等管理,增强复杂网络安全管理能力。(责任单位:市公安局等)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智慧荆州建设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经信委。加强智慧荆州的统筹推进和顶层设计,建立推进工作机制,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将智慧荆州建设纳入市政府重点督办工作。成立智慧荆州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领域任务的细化和落实。各县(市、区)要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科学、有序、务实推进。

    (二)加大政策扶持。建立智慧荆州持续投入保障机制。创新信息化项目投资收益机制,在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增强吸引社会资本能力。设立智慧荆州专项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产业发展和重点信息化项目,引导现有各类基金向智慧产业倾斜。支持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形成风险投资与商业信贷、股票与债券、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互补充的投融资体系。加大对信息服务企业的政策扶持,保障云计算中心按大工业用电计价政策的持续实施。将信息服务企业纳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将信息服务企业宽带支出纳入“营改增”抵扣范围。

    (三)强化推广应用。围绕信息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建立多层次应用试点示范推广体系。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支持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采购电子政务、民生服务和两化融合等领域的电子信息服务。定期举办优秀成果展示会和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光纤入户、幸福新农村、智慧社区等成效显著的示范项目。加大标准规范的推广应用和宣贯力度,提升标准实施效果。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力度,提升信息开发对应用发展的支撑能力。

    (四)加强创新驱动。创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光纤入户改造、公共场所免费WiFi服务等建设和运营。创新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模式,鼓励设备租赁和购买服务模式。创新信息技术应用服务模式,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综合应用,拓展应用范围,深化业务应用。创新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机制,制定信息资源使用分级认证授权制度。强化人才支撑,建立培训基地,完善创新性和实用性人才培训、考核、选拔和激励制度,创新对信息服务企业引进领军人才的激励办法。

   

    www.828365.com办公室关于

    实施荆州市城乡规划督察制度的通知(荆政办发〔2015〕3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强化城乡规划行政监督,提升城乡规划管理水平,保障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湖北省城乡规划督察制度的通知》(鄂政办发〔2014〕62号)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经市政府同意,建立荆州市城乡规划督察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建立城乡规划督察制度的重要意义

    城乡规划督察制度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督察的一项监督管理制度。实施城乡规划督察制度,有利于强化层级监督,形成快速反馈和及时处置的督察机制,减少违反规划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和经济损失;有利于推动地方规划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规划意识,实现民主科学决策。对于深化城乡规划管理改革、切实提高规划执行力、增强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建立城乡规划督察制度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实施城乡规划督察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加快推进城乡规划督察制度的全面实施

    城乡规划督察,要坚持“依法督察、突出重点、分级督察、全域覆盖”的原则,建立“谁审批、谁监管、谁督察”的责任体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城乡规划强制性内容、经依法批准的各类城乡规划为依据,对督察范围覆盖区域的城乡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情况进行督察,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提出督察意见。

    (一)督察范围及重点。市级督察范围为:所辖县城和重点中心镇、特色镇;县(市、区)督察范围为:所辖区域其他建制乡镇。

    重点督察以下六个方面的事项:

    1.城市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修改和实施,是否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是否符合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有关区域性规划;

    2.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类专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是否符合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3.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和公共财政投资项目的行政许可,是否符合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4.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和实施,是否符合法定规划,是否符合“绿线”“蓝线”“紫线”“黄线”规划和相关管制制度;

    5.编制城乡规划是否采取“政府组织、部门合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方式,是否通过本地主流媒体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布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和有关城乡规划行政许可;

    6.群众投诉、举报的城乡规划重大问题,以及规划建设方面影响社会公共利益和城乡长远发展的其他重要事项。

    (二)督察人员及方式。市级城乡规划督察组由市城乡规划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在荆大专院校中的有关人员组成。督察员由市政府聘任,每届任期3年。各县(市)聘请本级城乡规划督察专家。市级城乡规划督察主要采取“集中巡查、重点督察、挂牌督办”的方式进行。督察组通过调阅相关文件技术资料、受理群众投诉、实地查看等方式,检查被督察区域有关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情况。必要时,可申请遥感监测专项工作经费,通过遥感监测方式,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督察力度。县(市、区)可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督察方式。

    (三)督察程序及步骤。市城乡规划局每年年初要向市政府上报上一年度的城乡规划督察工作情况和当年实施方案。城乡规划督察组对督察中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应及时告知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对违反城乡规划及有关法规政策的重大问题,报经市政府同意后,由市城乡规划局进行挂牌督办,并向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发送《督察意见书》。所在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督察意见书》指出的问题,在15个工作日内向市督察组书面说明情况、提出整改措施,并逐项整改落实。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

    三、部门配合确保城乡规划督察制度取得实效

    建立由市城乡规划局牵头的荆州市城乡规划督察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支持市级城乡规划督察工作,并尽快建立实施本级城乡规划督察制度,力争两年内实现全市城乡规划督察全覆盖。市城乡规划局要抓紧制定城乡规划督察工作的相关管理制度,做好市级城乡规划督察员的选聘和培训等工作。市监察局、市住建委、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房产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物旅游局、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并按照《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协同做好城乡规划督察制度的实施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查处、责任追究等工作。

    要通过建立规划公示、信息公开和社会参与机制,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增强人民群众对城乡规划督察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要加强经费保障,市级城乡规划督察工作经费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予以保障,实行专款专用,县(市、区)城乡规划督察经费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2015年11月12日

    www.828365.com办公室

关于认真抓好2016年度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的意见(荆政办发〔2015〕4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一、明确目标任务

    2016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完成土方4500万立方米,其中,江河堤防土方428万立方米,国家投资项目土方1477万立方米,常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方2595万立方米。疏挖渠道5000公里,大中型泵站主排渠除草清障长度1500公里。

    1.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一是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农村居民41.07万人和农村学校师生6.34万人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任务;二是建成7处区域水质检测中心,实现农村供水水质检测全覆盖;三是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积极建立农村供水事业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3.抓好江河湖库整治工程建设。一是续建荆南四河堤防加固工程,完成荆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年度建设任务;二是完成长河口闸、下新河闸、小港湖闸、习家口闸、桐梓湖闸等5座中型涵闸除险加固工程;三是全面完成荆州区张家山水库、公安县杨麻水库、鹅支河等新增中小型水库和一般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四是继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整治。

    二、把握时间要求

    三、落实组织保障

    (二)联动推进,加大投入力度。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共建相结合,通过鼓励企业资助、名人捐助、驻村帮助、农户自助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凝聚各方力量推动民生水利大发展。

    (四)强化督导,营造宣传氛围。逐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机制,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对存在问题较多、投资计划执行较慢的项目,适时根据情况赴现场开展督导。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最大程度凝聚社会共识,努力营造加快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

    2015年11月16日

单位

土方工程量(万立方米)

渠道疏挖长度(公里)

大中型泵站主排渠除草清障长度(公里)

 

合计

江河堤防

国家投资项目

常规小型农田水利

 

 

合计

4500

428

1477

2595

5000

1500

 

荆州区

318

120

139

59

281

20.5

 

沙市区

125

 

78

47

335

 

 

江陵县

363

 

162

201

439

70

 

松滋市

587

50

241

296

583

275

 

公安县

1021

242

220

559

488

488

 

石首市

294

16

29

249

530

68

 

监利县

889

 

350

539

1460

270

 

洪湖市

836

 

258

578

729

301

 

荆州开发区

34

 

 

34

100

 

 

纪南文旅区

33

 

 

33

55

7.5

 

  www.828365.com办公室

关于印发www.828365.com常务会议

工作规则的通知(荆政办发〔2015〕41号)

 

    《www.828365.com常务会议工作规则》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原《www.828365.com常务会议工作规则》(荆政办发〔2013〕53号)即行废止。

    www.828365.com常务会议工作规则

    第一条 为推进www.828365.com常务会议(以下简称常务会议)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会议决策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三条 常务会议由市长(代理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市政府党组成员组成,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和荆州军分区、市监察局、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府金融办、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府政务电子办主要负责人为会议列席人员。根据会议议题,安排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视情况邀请有关专家、咨询委员等人员列席会议。

    第四条 常务会议讨论、研究、决定的主要内容:

    (二)市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提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重要报告、议案;

    (四)市政府拟提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议案和市政府制定、发布的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

    (六)重大突发事件处置、重大事项督办落实情况;

    (八)其他需要常务会议决定的事项。

    第五条 常务会议议题实行报送备案制。

    (二)确定提请常务会议研究的事项,由市政府办公室相关科室填写《市政府常务会议议题报送单》,并督促、协助议题主办单位做好议题各项准备工作。每周五为常务会议议题收集截止日,如下班前议题各项准备工作未完成并报送至总值班室,该议题原则上延期上会。

    第六条 总值班室负责汇总常务会议议题,收集议题汇报材料,形成议题汇编后送市政府秘书长审核,报会议主持人确定会议议题和会议时间。议题相关材料未经分管副秘书长、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核签字或议题主办单位主要负责人因故不能参加会议的,除紧急事项外,该议题原则上不安排上会研究。

    第八条 涉及常务会议讨论决定事项的请示报告类公文,由市政府办公室相关科室进行审核,提出拟办意见或建议,送分管副秘书长签批。对意见不一致的事项,分管副秘书长应当进行会前协调,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听取和研究各方面意见,站在市政府全局的高度,积极主动与各方沟通,力求达成一致。经协商意见仍不一致的,应提出解决问题的优选方案,报请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对涉及全局的重要事项出现意见不一致时,可报请常务副市长协调。凡没有形成一致意见的事项,原则上不安排上会研究。

    第三章 会议组织

    第十一条 常务会议召开时间由会议主持人确定,一般周一召开、会期半天。

    第十三条 常务会议议题汇报材料由各主办单位送市政府办公室相关科室、分管副秘书长、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定稿后,按照统一格式在市政府文印室印制,会前2个工作日送交总值班室分装,送至常务会议组成人员审阅。未按要求提前准备会议材料的议题,延期上会。

    第十四条 常务会议各组成人员讨论发言时应首先表明立场,再加以适当补充说明。会议列席人员会前已达成一致的,会上原则上不再发表意见。如有新的意见,必须观点鲜明,言简意赅。根据行政首长负责制原则,会议主持人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基础上,对议题最终作出通过、原则通过、不予通过或其他决定。

    (一)议题重要内容论证不充分或有遗漏,需要重新组织论证的;

    (三)其他不宜立即作出决定的情形。

    第十七条 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市政府政务电子办负责起草通稿,由市政府秘书长或新闻发言人审核后,及时通过新闻媒体报道。

    第十八条 常务会议决定事项,由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府办公室相关科室负责协调、督办。

    第二十条 市政府领导、市政府办公室相关科室按工作分工及时督办相关单位落实常务会议决定,由相关科室将督办落实结果报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负责每季度将情况汇总后报市政府领导。

    第二十二条 对常务会议决定事项拖延不办、敷衍塞责以及长期不反馈办理情况和结果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办理;对由此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影响的,严格问责。

    第二十三条 常务会议组成人员原则上不能请假,确因故不能出席会议,须向会议主持人请假并向市政府秘书长报备。参加常务会议的部门人员必须是主要负责人,单位主要负责人不能参加会议的,须提前1天向会议主持人请假,经同意方可安排分管负责人参会,同时书面向总值班室报备。无故不参加会议的,市政府办公室予以通报批评。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规则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0
网站地图|站内搜索|联系我们|站内声明
主办:荆州市政府办公室
承办:荆州市政府政务公开和电子信息办公室 荆州新闻网
网站新闻支持:荆州日报、荆州电视台、荆州人民广播电台
网站标识码:4210000002
地址:荆州市江津西路262号
电话:0716-8278407 0716-8461111
鄂ICP备05028271号
鄂公网安备 42100202000199号